“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着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鷹;她在歌唱心愛的人兒,她還藏着愛人的書信。她在歌唱心愛的人兒,她還藏着愛人的書信。
啊這歌聲姑娘的歌聲,跟着光明的太陽飛去吧;去向遠方邊疆的戰士,把喀秋莎的問候傳達。
去向遠方邊疆的戰士,把喀秋莎的問候傳達。
駐守邊疆年輕的戰士,心中懷念遙遠的姑娘;勇敢戰鬥保衛祖國,喀秋莎愛情永遠屬于他。
勇敢戰鬥保衛祖國,喀秋莎愛情永遠屬于他。”
身處蒙古沙漠之中,蘇軍軍營裡,曼圖洛夫已經開始想家了。他拿着卡蒂娅送給他的黑玫瑰,唱着《喀秋莎》,不斷地想念着與卡蒂娅之間的往事。
當初,那位立志要立下軍功,打擊日本帝國主義的志士,現在隻想着戰事快點結束,早日回家與妻子相逢。
“報告軍事委員同志,日軍已經向我軍前線的陣地發起進攻!”一名紅軍士兵跑了進來,彙報了最新的情況。
曼圖洛夫看了挂在旁邊的日曆,是7月23日,和他曆史記憶裡,日軍發動反攻時間相吻合。
根據他的預測,日軍的增援部隊應該還沒有到達,前線可用于進攻的部隊大概隻有三萬人左右,但怎麼這麼快就向前線的六萬蘇軍發起進攻呢?
“軍事委員同志,剛才我們收到可靠的情報,日軍增援的幾個師團隻出動了一半的兵力,而且他們的第14師團因為前線戰事緊張,被勒令返回原來的駐紮地,日軍的援兵則由第二、第四、第五師團主力組成,共三萬餘人,估計還要等半個月才能投入戰鬥。”
按照這樣的情況來看,潛伏在日本的蘇聯情報人員應該已經展開工作了。
的确,正如曼圖洛夫所猜想,日軍本部那邊,已經給了關東軍不少壓力。日軍本部提前(先于曆史時間)派中島參謀次長前來來沈陽,向關東軍方面傳達了“諾門坎方面,作戰不應擴大,立刻設法終結“和“關東軍兵力不足,應該立足于長期堅守“的命令。
這實際上是要關東軍認輸放手,隻不過措辭委婉了一點。
然而,植田謙吉然極力遊說,認為應當“以四個師團全力攻擊,然後再轉入冬季防禦。”
本來,在曆史上,中島次參謀長會被植田謙吉說服的。但日軍方面已經知道蘇軍在遠東布有重兵大軍,區區幾個師團并不足以抵擋蘇軍的鋼鐵洪流。考慮到日本的軍力,日軍本部并不想擴大與蘇聯之間的戰事,否則,關東軍隻會被蘇聯的大軍虐殺。
于是,中島次參謀長就委婉地回應說:“諾門罕戰事不宜擴大,應以支那戰場為主。”意思是說,他們大日本帝國不想和更大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爆發戰争,應該撤軍和談,把重點集中在中國戰場上。
但植田謙吉卻錯解了次參謀長的意思,以為他的意思是要繼續在諾門罕地區的軍事行動,但不要擴大戰事,不能從中國戰場調集過多的兵力過來。
結果,原本要增援哈拉哈河前線的第14師團就返回了原來的駐紮地河南開封,而駐紮青島的第5師團,隻派出了一半兵力到前線。
這樣,日軍的援兵數量就減到三萬餘人,前線原有的兵力是五萬,加起來是八萬。
而根據他們掌握的(錯誤)情報,蘇軍在前線隻有五萬多人。他們認為,這八萬名武士道精神,戰無不勝的日軍,對付一群剛被斯大林清洗過,而且人數占劣勢的蘇軍,是綽綽有餘。但他們卻忽略了蘇軍大量增兵的事實。
雖然他們都受了之前三戰三敗的教訓,但都把失敗的原因歸咎于兵力不足上。他們依然堅信,在兵力相等或占優勢的情況下,“大日本皇軍是不可戰勝的”。
沒辦法,日本鬼子就是這麼狂妄,不自量力的他們,最終還是會敗在反法西斯陣營的手裡。
7月23日,在哈拉哈河前線,日本關東軍出動了86門重炮,向蘇軍的陣地展開了猛烈的炮轟。
一時之間,諾門罕草原的大氣中,充滿了隆隆的炮聲。
蘇軍的陣地附近,落下了多枚由日本鬼子發出的炮彈。就算在18公裡外的地方,也有日軍炮彈從天空中飛來,在地面上炸出一個大坑。
在短時間内,日軍發射了5000多枚炮彈,而前面的蘇聯紅軍又沒有什麼動靜。蘇軍最前方的陣地被炸得稀巴爛,很多工事都已經被炸成了一堆爛泥,已經失去了原有的防禦力,但并沒有造成什麼傷亡。
在前線督戰的荻州立兵中将見時機已經成熟,向前線的日軍發出了全線進攻的命令。
“啊!”頓時,整個諾門坎戰場上,響起了陣陣的喊聲,是由日軍發出的。其聲量比剛才的炮聲還要大。
他們發出了激烈的吼叫,勢要一展他們“大日本帝國皇軍”的雄風,要把對岸那些白皮膚,多毛孔的毛子,還有那些身材矮壯,皮膚黝黑的蒙古人統統消滅,用他們的鮮血,來染紅自己的旭日旗!
但就當沖鋒發起不久,日軍還沒沖到一半,蘇軍的炮兵發起了一場更加猛烈的炮擊。
這次,蘇軍出動了三百多門重炮,無論是射程,還是射擊準度,蘇聯炮兵都比日軍更勝一籌。
在剛才日軍發起的炮擊裡,由于小鬼子沒有接受過超遠射程炮擊訓練,他們的射擊準度和蘇軍盲射差不多。
結果,隻有最前面的蘇軍陣地受到炮火波及,紅軍及時撤退,而待在後面的蘇蒙聯軍卻幾乎毫發無損,日軍這五千枚炮彈就這樣白白浪費了。
而蘇軍炮兵呢?不但接受過遠射程炮擊訓練,他們還出動了三百多門射程達到30公裡的大炮。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比鬼子的炮兵高一個檔次。
“轟!轟!轟!”蘇聯工農紅軍的三百多門大炮發出了更加兇猛的吼聲,炮彈準确地落在沖鋒的日軍當中,把鬼子幾個幾個地炸飛。
地面上被炸出了無數個坑洞,原本翠綠色的草原被炮彈的炸藥染成了黑色,然後被鬼子的鮮血染成了紅色。
原本日軍那股氣勢昂昂的沖鋒喊聲變成了一片凄慘的哀嚎聲。而遠方陣地前的紅軍軍官卻還在悠閑地吸煙,聽着用唱碟機播出來的蘇聯歌曲。
炮轟持續了二十分鐘,一下子就炸死、炸傷了數以千計的日本鬼子。
剩下的日軍,見炮擊已經停止,把握這個機會,繼續往前沖,争取砍下幾個毛子的頭顱,拿回去向戰友們炫耀。
而在蘇軍的陣地上,唱碟機開始播放着毛子們都熟悉的歌曲,蘇聯的國歌――《國際歌》。這是蘇聯當時的國歌,也是全世界無産階級革命家的号曲!
這是一首振奮士氣的歌曲,也是反攻的信号。
當《國際歌》的唱碟被換上,唱碟機開始播放國歌的時候,紅軍士兵也沖出了戰壕,在裝甲部隊的帶領下,向日軍發起了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