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命’!好大的膽子,竟然進我轄區,當我說過的話不存在了嗎?”許定怒斥一聲,然後交待道:
“奉孝你速讓人查清他們的藏匿之地,到時我會報給血影閣,對他們進行封殺,我不管他們什麼原因,進了我的地盤都得死。”
許定早就對天下人說過,誰敢派刺客,或是哪家刺客組織的人敢進他的管轄之地,通通都視為敵人,一律滅殺。
現在君羨不在治下,估計‘絕命’高層頭目發覺了這一點,所以想趁機渾水摸魚拭一拭。
君羨是不在青州,但是走之前将調遣聯絡四大殺手,十方勇士的令信給了他。
君羨這麼做也是本着自己刺董失敗後,不至于讓血影閣解散,從而銷聲匿迹于江湖。
“是主公,我會讓人多盯着點他們的。”郭嘉回道。
做為情況部門的主宰,郭嘉還是挺喜歡跟這種小老鼠玩捉迷藏的。
許定接着問道:“對了,河内張楊什麼态度?他收留了呂布,二袁沒派人聯絡呂布一起來攻打我?”
郭嘉道:“主公張揚以境内不靖,怕西涼軍從河東偷襲河内為由拒絕了二袁的邀請,至于呂布,袁紹跟袁術都沒有邀他,估計也不敢邀請他。”
呂布自出武關,先跟劉表的手下幹架,接着又投了袁術,然後跟袁術也不合,這才奔到并州的老朋友張楊這裡。
袁家自然不會自降身份去請呂布,跟這位董卓昔日的義子搞聯盟。
世家愛惜羽翼,無外呼如此。
“很好,河内明顯給出了态度,這一仗就好打多了。”許定微微點頭,然後站起來朝廳外走了數步,看了看天色道:
“蝗災快起了,估計打不了多久,他們都會退兵,你讓報館繼續在報紙上宣傳,一定要讓各州郡縣,乃至各村亭都要知道此事,并且表明我們不想生戰的意圖。
還有在加一條,一但旱情加重,蝗災肆虐無法控制,我許定願意給各地支援糧食,願意拿軍糧出來救濟百姓。
到時希望各地世家跟各諸侯的守軍不要拒絕,更不要阻攔。”
“嘿嘿,主公此計甚妙,有了這份公告,到時各大諸侯進退為難,不管我們是否出糧都能積攢好名聲,而他們要受到天下百姓的唾罵。”郭嘉不得不佩服許定,這事從年河東回來之的一,許定就一直在布局醞釀。
眼看着一天天氣預測越來越準了,此時各大諸侯還在這個節骨眼組聯軍攻本方,實乃是失策,損失會不可估量。
面對許定繼續用報紙鋪天蓋地的撒向自己的轄區,袁紹等人想禁,但是禁不絕。
而他們治下的百姓與一些小地主世家則充滿了憂慮。
将士們對開戰的情緒也不高。
家裡可能遭災,現在還要去攻打仁義無雙的威海侯,這事怎麼都覺得不太好。
但是戰争機器一開啟,不是幾個人或是普通人能阻止的。
很快六部聯軍準備好兵馬,然後分成三個方向向東攻來。
北路以公孫瓒、劉備還有步度根為主,主要進攻遼西東部、遼東屬國還有遼東。
中路以袁紹跟曹操為主,主攻青州,兩大諸侯分别沿黃河南北兩岸進發。
南部以袁術為主,主要是進讨陶謙,發動第二次侵徐戰争。
當然這也是第三次徐州會戰,陶謙面臨着徐州第三次被諸侯入侵的窘境。
為此陶謙老臉上寫滿了郁悶。
自己這是怎麼了,怎麼這麼招災。
好像每一次都不是因為他的原因而被進攻。
當然他也沒有多抱怨,因為徐州的特殊地位,袁紹、曹操之流就算沒有這些理由,也會重新找借口打他。
這一點他還沒有老糊塗,為此他聚集手下文武道:“我很心累,本欲興旺徐州,讓大家都有好日子過,但是曹操、袁術之流欺人太甚,屢次來犯,殺我百姓,劫我州土,壞我河道,讓我與大家心力憔悴,我意準備在這次打退袁術之後将徐州交由伯康治理,希望各位能精誠團結,守好徐州。”
陶謙手下文武聽了,一時議論紛紛。
看陶謙這架勢,怕是要玩真的。
這幾年陶謙老得太快了,時有咳血的毛病。
好在有許定治下名醫華佗的徒弟樊阿經常派駐徐州幫着他調理身體,這才讓他不至于加重病情。
不過讓徐州之事還是太巨大了,陶謙都沒跟他們商量過,現在直接就公開化的說出來。
這讓他們也是極為忐忑的。
“主公此事還需要從長計議!”曹宏站出來說道。
其它人也道:“是呀主公,此事還需要重新在議,等打跑了袁公路在後商。”
陶謙也沒有執拗這個話題,而是轉口又道:“行,那就押後在提,現在我來宣布一件事,此次抵禦反擊袁術,還是以威海侯為主,我們為輔助,伯康派了不少良将在我徐州,一切以他的人為主,你們按他們的命令行事,不可怠慢了,更不能抵觸。”
“是主公!”夏侯博等人到是沒啥意見,許定的人又猛又會算計,打勝仗還得靠他們。
但是以曹豹為主的世家将領則撇撇嘴有些不滿。
他們才是徐州的主人好吧,什麼都聽許定手下的,這還不是間接的将徐州送給了許定。
衆人暗道,陶謙這是要一條道走到黑了。
所以各自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盤,估量着前程。
散會後,陶謙讓麋竺總管錢糧,督促糧草,以免有人從中作亂動手腳。
為了應對袁術對徐州的侵擾,許定特地将安東郡太守王修調往徐州主持大局,同時輔助徐州出身的幹臣嚴畯、薛綜二人幫他。
當然還有水軍将領周泰、蔣欽,以及陸軍第一校尉軍李乾及其部六千(李整二千留守威遠島),同時李乾的侄子李進,若幹二年級講武堂學員。
空缺的安東郡太守由鄭玄弟子程秉接替。
安排完了徐州這邊,北面,許定派徐庶為軍師,輔助邢颙、步骘、諸葛瑾等一批東萊學院高年級學子為參軍錄事。
軍隊主要為第三校尉軍、第七校尉軍、第十校尉軍、歸義軍為主,輔助水軍魯肅部,新倭軍步軍團。
将領太史慈、李典、黃忠、韓當、張燕、田宇、杜長、魯肅、孫輕、王當、蹋頓、蘇仆延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