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秀才的逆襲

第四百二十九章 嘉定

秀才的逆襲 任國成 2286 2024-01-31 01:11

  幾乎沒費多少力氣,第二鎮攻入了倉城之中。任興凡立刻下令布置防線,防範清軍的反撲。五十多艘江船進入了鹽鐵塘,用船上火炮對清軍進行封鎖。

  張天福部的士兵被崇明軍的火炮打蒙圈了,倉皇後退回了太倉州城,下令關閉城門,士兵們上城,防範明軍可能的攻城。然而等了半天,鹽鐵塘裡空空蕩蕩,并沒有明軍船隻順河前來,張天福這才意識到也許明軍的目的不是太倉城,而隻是倉庫中的糧食!

  “你帶着一千人去攻擊一下!”仔細想了想,張天福吩咐道。

  “一千人啊,人數是不是太少?”錢毅苦着臉道。明軍船隻數百艘,人數最少也有五六千人,又有大量的火炮,帶一千人去和他們作戰豈不是送死?

  “誰讓你去奪回倉庫了?就是試探性的攻一下,能奪回就奪,不行就撤回。”張天福不耐煩的道。

  “好咧!”錢毅這才放下心來,高興的領兵出城去了。

  “将軍,咱們幹嘛不直接搶回倉庫啊?明軍人數雖多,咱們實力也不差,又有馬兵在,不一定會輸的。”有親信不解的問張天福道。

  “笨蛋,你沒看到倉城附近河流密布,街道相連,到處都是房屋街巷,馬兵哪裡跑得起來!我本來是想等着明軍來攻太倉,這樣可以在城外用馬隊沖擊擊潰他們,誰知他們根本不離河流,你說我該怎麼辦?”

  張天福怒斥着,可是隻有他自己心中知道,之所以不敢立刻搶回倉城,源于心中對崇明軍的深深恐懼。揚州城下,攻打南門時,綠營兵在城牆之下屍橫遍野,張天福本部士兵死了一千多人。

  當城内明軍在那位越國公的帶領下撤退揚州時,連滿清豫親王多铎都不敢趁勢攻城。現在滿清綠營将領之間暗地裡有了一個共識,殘餘的明軍各部都不足為懼,唯有崇明軍才是勁敵。

  “其實明軍攻下了倉庫對咱們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另一個心腹突然說道。

  “這話怎麼說的?”張天福眯起了眼睛。

  “将軍您想想啊,明軍攻下了倉庫,勢必會把倉庫裡的糧食運走,如此一來,糧食的事情不就抹平了嗎?即使清廷派來兵備道,保準再也查不出什麼來。”

  妙啊!張天福越聽越覺得妙,在他帶軍剛到太倉的時候,從明軍手裡接收了倉城。面對偌大的倉庫,裡面數以十萬石計的稻米,張天福哪裡忍得住。除了取用自己軍隊吃用的糧食外,暗地裡盜賣出了三十多萬石的糧食,得銀五十萬餘兩。這麼一大筆銀子,讓張天福拿的膽戰心驚,他從軍數十年,強掠殺人無數,可也沒有一次性的見過這麼多錢!

  銀子雖好,可是燙手啊!滿清早晚會派來主管軍糧的兵備道,到時候一查就會露餡。現在若能以明軍的名義把這一筆爛賬抹平,則再好不過!

  “可是,咱們失陷了倉城,丢掉了那麼多糧食,也是重罪啊!”另一個心腹不解道。

  “崇明軍數萬來襲,大炮數百門,咱們就這麼點兵力有什麼辦法,能保住太倉州城就是大功一件。至于倉城,沒辦法啊!”張天福哈哈笑道。

  ......

  “什麼?倉庫裡就剩下二十多萬石稻米?”陳生瞪大了眼睛。

  “是啊,我仔細查看過了,一半以上的倉庫是空的,剩下的也都大半都是陳年舊米,今年的新稻隻有三四萬石。”随軍的文吏向陳生報告道。

  “不對啊!說好的儲糧百萬呢?說好的江南最大的糧倉,怎麼可能就這麼點糧食!”

  “好了老陳,有什麼難理解的。”一邊的任興凡笑道,“糧食沒有了,肯定是被管糧庫的官吏私下裡盜賣了呗,要不然你以為咱們崇明島源源不斷的糧食從哪裡來?”

  陳生點點頭,不再追究。

  倉城内熱火朝天,陳生派人雇傭了附近的百姓一千多人,每天三錢銀子的高價,讓他們把倉庫裡的裝運上船。

  靠着碼頭裝卸的苦力們樂翻了天,崇明軍給的價格是他們往日收入的三倍,一個個興高采烈的加入了運糧的行列。

  一麻袋一麻袋的稻米從倉庫裡搬出,裝載到小船上,然後順着水道駛向浏河中間的大船。十五艘三桅帆船底艙空空,每艘船可以裝載五千石糧食,再多的話會擔心吃水太深擱淺。

  ......

  嘉定紫堤村

  村中最大的宅邸裡,天啟五年進士,原浙江參政侯峒曾正在款待來客。

  來客同樣是嘉定名士,崇祯十六年進士黃淳耀。雙方分賓主坐定,侯峒曾的兒子侯玄演、侯玄潔,黃淳耀的弟弟黃淵耀分坐下首相陪。

  “豫瞻兄,民心沸騰,先後有義民舉兵,上月二十五日,吳淞副将吳志葵打下了嘉定,吓走了清知縣張維熙。不過吳副将帶兵往蘇州去了,現在嘉定城中義民雖多,卻群龍無首,需要一個德高望重之人,帶領滿縣義民共舉大事。而滿縣士紳雖多,這個首領舍毓瞻兄其誰?”黃淳耀明亮的雙目直視着侯峒曾。

  “蘊生賢弟既然這樣說,為兄就當仁不讓了!”侯峒曾也不推辭,慨然答應了下來,“自南京杭州陷落,陛下蒙塵以來,愚兄本已心灰意懶,這才隐居家園。滿以為大明将亡,誰知滿清竟然出了昏招,剃發令一出,天下百姓必然揭竿而起,正是光複我大明的好時機。”

  二人相視一眼,哈哈大笑。

  侯黃二人俱是當地名士,在這個皇權不下鄉的年代,有進士功名的士紳代表着的就是絕對的權威,更何況二人每家都掌握着數以千畝計的田地,附屬佃戶數百。

  在二人的召喚下,附近鄉村的村民們紛紛前來彙合,一日的功夫聚集了兩千壯丁,頭裹白布,手中拿着鋤頭鐵叉,聚在侯黃二人身後,浩浩蕩蕩往嘉定縣城進發。

  聞聽侯黃二人舉事,四下鄉野的士紳百姓紛紛前來彙合,到達嘉定城下時,彙聚的壯丁已達五千餘人。(未完待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