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漢祚高門

0084不解風情

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3476 2024-01-31 01:10

  龍溪莊園内,寬敞的房間中,有将近三十多個人各據一席,面前各自擺放一箱或簡牍、或書卷等籍冊,間或翻揀籍冊,間或低頭疾書。而在廳堂的正當中,則擺放着一塊素色屏風,屏風兩邊各自貼着一張紙,紙上交錯線條,橫平豎直。

  屏風上的表格是沈哲子的作品,他對時下人流水賬一樣的記載實在接受無能,索性直接态度強硬推行這種表格記賬,并不理會時下人的記錄和閱讀習慣,反正隻是自家私賬。既然郎君強令,這些書吏縱有不滿和不習慣,也隻能硬着頭皮接受。

  多年傳統要完全糾正并不容易,過往這十多天,沈哲子一直在科普記賬法,糾正這些人的錯誤。但一旦習慣下來,工作效率就得到極大提升。如今各個莊園送來的陳年舊賬,經過幾天的突擊,已經整理過半。

  沈家人口雖然多,但要集齊這麼多能夠通曉庶務的書吏人員,也不容易。沈家識字的人不少,但真正精于運算的卻不多,自家雖有族學,但教授多為詩書經籍,算經偶有涉獵,也不會當做一個正經學科去講授。

  這三十多個人,有的是各個莊園典庫管事,有的是産業買賣的負責人,甚至還有直接由縣署抽調來的文吏。至于他們使用的運算工具,更是五花八門,有各類竹木算籌,還有沈哲子不曾見過的刻盤遊珠。

  至于沈哲子,則捧着一個木匠新近打造出的算盤,正在苦思冥想腦海中比較淩亂的珠算口訣,間或低頭寫上一句。這算盤做工倒是精緻,完全按照沈哲子記憶中打造出來,算珠打磨光滑并無毛刺,甚至還殘留着一些青青竹色。

  算盤的操作,自然要比算籌難一些,可一旦操作熟練起來,運算速度和能力則要比算籌這種比較原始的工具高得多。

  在沈哲子旁邊就有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錢鳳滿眼專注之色,一手把住算盤噼啪撥動算珠,另一手則奮筆疾書。他對這個新的運算工具接受能力反而比沈哲子還要高,經過幾天的操作熟悉,已經可以核對近半書吏賬目而不落進度。

  對于老爹這個好基友,沈哲子真的要寫一個大大的服字,玩得轉陰謀,算得清賬目,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難怪老爹投靠王敦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好基友引薦給王大将軍,這樣一個能力出衆的務實人才,在時下這個年代更加顯得尤為珍貴。

  如果沒有錢鳳幫忙,沈哲子想要收回各莊園權力會困難得多。

  他倒是能把住大勢,憑借倉中米糧,命令各莊将人丁名冊送來龍溪,清點之後再配給口糧。各莊管事者縱有别樣心思,最重要的糧食被鉗制住,也隻能乖乖就範。但這些人也自有應對法子,交上來的籍冊甚至還有東吳末年的舊賬,而且頗多死賬爛賬根本難以清查,可想清算難度之大。

  這些人打的什麼主意,沈哲子心知,他們是想讓自己知難而退。以工作量論,單單将這些堆積如小山一般的籍冊梳理一番,最起碼都要月餘時間。要麼他咬緊牙關堅持清查,眼看着各莊蔭戶缺糧餓死,要麼雷聲大雨點小糊弄過去。

  僅僅沈家一戶清點人口田畝阻力難度就這麼大,可想而知朝廷推行土斷要承受多大壓力。

  不過沈哲子也不是沒法子,隻取大興元年以後賬目清點。也就是公元318年司馬睿登基之後不久,那時候老爹投靠王敦,然後又調集周轉開始在龍溪鑄币,自家産業财貨始有大規模的流動。

  賬目清點,效果卓然,簡直可以說是觸目驚心。更複雜的财貨周轉不提,單單清點出來的這一部分人口戶籍,就比老宅中掌握的多了将近三成,這就是幾千人丁!即就是,過往這些年,沈家一直在無償供養根本沒有出現在籍冊上的幾千人口!

  看到這個結果,沈哲子不免想起春秋戰國那真正的封建時代,諸侯架空天子,卿士分權諸侯,家臣淩辱卿士!層層封建,層層造反,以下克上,蔚然成風!

  可以想見,那些截留沈家人丁田産的部曲将們,壯大自身的同時隻等一個合适機會,就能反噬主家。譬如此前的朱貢,何嘗不是因此而發迹?

  在已經清點完的籍冊中,其中最為嚴重的是位于苕溪一個莊園,五年前沈家投入人力物力開墾,至今都沒有獲得可觀回報,一直在投入。可是單單這一個莊園清點出的多餘人口,就有上百戶之多!如果按照人均墾田三十畝,那麼單單苕溪一莊就隐匿了将近三十頃的耕地,實際肯定還要更多!

  三十頃土地相對于沈家龐大田産看似不多,但若各個莊園都清點出來,則就是一個極為驚人的數字。沈家既不能從這些土地上獲得收益,反而要投入相應的生産成本,可謂雙倍損失!

  苕溪莊園的管事名叫吳儒,看到這名字後沈哲子倒是不免一愣。史載老爹建康兵敗退回吳興時,就是被這吳儒殺害以換取朝廷懸賞封爵。

  經過沈哲子努力自家命運得以改變,原本他已經忘了此節,沒想到在整頓産業時又把這臭蟲給揪了出來。于是沈哲子便朱筆一勾,那吳儒一家已經盡數被擒下,隻等産業整頓完畢後再拎出來作為一個典型批鬥,以儆效尤。

  坐了一上午,沈哲子整理出來一段珠算口訣,默念一遍後總覺得不能朗朗上口,不便于記憶,就不好推廣普及。時下人也非個個都如錢鳳一般高悟性,能夠很快接受适應新事物沖擊。

  又修改片刻終究不大滿意,沈哲子索性丢下毛筆,溜達出去散散心。在時下而言,他是能高屋建瓴的人才,終日埋首紙堆未免有些因小失大。

  時下已是冬閑,龍溪莊園内卻仍是一片忙碌。主要是沈哲子近來安排下的事情太多,讓這些蔭戶們臨近年關也難得清閑。

  離開莊園後,沈哲子轉去武康山谷口,冬日土凍不宜墾荒,但山谷内樹木植被也已經砍伐殆盡,視野很是通透。

  龍溪莊園丁口已經整編完畢,共分了五個田營、三個土木營還有兩個匠人營。這隻是一個框架,還并沒有達到沈哲子精準分工的設想,隻有等到所有莊園産業清點完畢,才能進一步的調度整合。

  武康山溪旁,正有一群匠人營工匠在修築水碓,眼下冬日枯水正合時宜。後世的滾筒水磨被沈哲子稍稍挪前打造出來,其中一個修築好的已經投入了運營。

  相對于沖葉水碓,滾筒不過是在水輪兩段各添一塊木闆,改動雖然不大,卻能極有效的約束集中水力,并不需要過于依賴攔河築壩以提升水流沖擊力。

  此時水磨内加工的并非稻米,而是黃豆。大豆是種好作物,植株可以肥田養地作飼料,果實又能派上多種用途,時下人多用來調制鹽豉醬料之類,或蒸煮取食,未免有些暴殄天物。

  今次沈家新入糧食中,大豆等菽類雜糧占了不在少數,價格要比粳米低得多,并不作為主食。這對沈哲子而言倒有了大展身手的時候,龍溪莊園裡已經養了一批豆芽将要成型,現在水磨研磨豆漿,則是要用來制作豆腐。一旦做出這些加工品,價值肯定能翻數倍,也算物盡其用。

  時下倒是已經有了豆腐,隻是豆氣濃烈,頗多渣滓,隻能算粗鄙食材。沈哲子并不會制豆腐,但可以試,逐條工藝改進,眼下并無成品的石膏取用,所以沈哲子研制的是鹵水所點的北方豆腐。昨天已經做出一鍋成品,隻是色澤不算好,還有種鹵水的苦澀味道。

  沈哲子蹲在水磨旁觀察片刻,豆漿研磨的還算不錯。豆腐的制造工序倒是不少,但最耗人力的研磨豆漿已經被水磨取代,剩下的煮豆漿、點鹽鹵、壓制豆腐之類,尋常力弱婦人就可以勝任。

  負責研制豆腐的女工們對于沈哲子時常過來觀看倒也見怪不怪,隻是對答起來仍不免有些拘謹。沈哲子認真傾聽她們的講述,順便提一點工藝改進的建議。

  最重要的還是拿過一名女工記錄的工序過程,這個年代女人識字會寫的并不多,但也并不在少數。比如老爹在前溪莊園培養的那些女伎,個個色藝雙絕,文化素養頗高,眼前這個女工就是沈哲子從前溪莊園抽調過來的。

  接過女工遞來的記錄,看到那娟秀字迹,沈哲子不禁汗顔。他自己這一手狗爬,連其房内小侍女瓜兒都比不上。隻是看到那些文字後,沈哲子不禁一樂,遣詞用典倒可稱得上文采斐然,但做個豆腐而已,要不要寫得跟王母娘娘做壽一樣?

  “鹽母淡抹,風輕兮月朗,曉霧兮雲集……”

  沈哲子思忖半晌,大概才想明白應該是鹵水點進豆漿裡凝出了豆花。可是他需要的是精準、操作性強的實踐手冊,能夠迅速推廣擴大産能,這算個什麼鬼?

  “蘇娘子,以後記載,用詞不妨淺顯直白,不必合轍押韻,配料、用量還有時間之類,最好能精準些。”沈哲子将書軸遞回去,耐心解釋道。

  那女工蘇娘子聞言後垂首,心内頗多委屈。她本該于奢華廳堂中披彩衣、描黛眉,軟語嘤咛,撫琴吹箫,取悅名流,可是現在卻要和一群粗俗婦人一起,蓬頭垢面,每天繞着鍋竈打轉。費盡心思寫下篇章,又被指摘挑錯,這小郎君委實太不解風情!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