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悅轉頭瞧着她說道:“這會子了,我已不在乎是否解那一口氣,日後這樣的話也别說了,權當……”她說着輕撫着腹部:“當給這孩子積福了。”
主仆二人邊說邊走至門口,容悅不由探頭望去,見外頭紅霞萬丈,已是日暮,不由脫口說道:“都這會子了,想今日皇上也沒有書信送回。”
春早怕她難過多想,安慰道:“格格也别太挂心了,這會子太皇太後也不在宮裡,皇上傳信也不大方便。上回萬歲爺打發人送東西回來,還私下裡多賞您一隻瑪瑙臂钏麼,别的娘娘那裡可都沒有。”
“我哪是為這個,”容悅搖頭笑道:“聽宜姐姐說東北不太平,皇上上回來信說設宴招待前來進貢的科爾沁、敖漢、阿霸垓、喀爾喀、土默特等部族的王爺、貝勒和官兵,我便猜想,皇上此行有安撫蒙古衆部落,以免和羅刹打起來蒙古夾在其中左右搖擺的意思。可既是聯絡諸部,少不得又要賞賜衣物,這回行裝不是我置備的,總也不大放心,别缺了什麼短了什麼。”
春早正要笑她滿嘴離不開皇帝,卻又聽她怅然若失道:“不過忙些也好,分散着心力,也免得為小公主的事兒煩悶。”
話音落見甯蘭快步走來,容悅眼前一亮,不由上前兩步,唬的春早忙追上去攙扶。
甯蘭上前,面上卻有些沮喪之色,容悅便似安慰自己似的自言自語:“他這陣子指定忙的很,沒有信來也沒什麼。”那眉宇間落寞之色分明,這話倒好像說了安慰自己一般。
甯蘭忍俊不禁,噗嗤笑出聲來,小心從袖中掏出一封書信拿在手裡,在容悅眼前晃了一晃。
容悅面上頓時浮起笑容,仿佛映着明媚春光盛開的一樹梨花,打開來,見書信上寫着:“朕躬安,愛妃安否,小阿哥安否?此行所帶衣物鞋襪均足用,多謝愛妃挂念,另昔年科爾沁、敖漢、翁牛特諸旗敬獻牧場一片,朕命建立圍場,如今已初具規模,待日後與愛妃同來狩獵,好生珍重。”
容悅方安下心來。
她哪裡知道,這片圍場,後來取名木蘭圍場。
一則為遙控蒙古各部落,二則示不忘祖宗騎射之本,三則,可在此接受蒙古台吉們的朝拜,也免去蒙古人往京城中,容易染上天花惡疾之難題,當然還有一個臨時目的,那便是指揮黑龍江上遊的戰前準備。
這會兒東北的戰勢尚在布局之期,台灣之戰卻已到收官之時,七月裡,因在澎湖海戰中鄭氏精銳幾乎盡數折損,在劉國軒的主張下,台灣鄭氏繼承人,小延平王鄭克爽派人到施琅軍前請降;
同時,黑龍江将軍薩布素率領烏喇和甯古塔軍向黑龍江挺近,在精奇裡江口與從雅克薩前來的沙俄軍隊遭遇,首戰告捷,羅刹軍投降。
這些她們自然不知道,隻曉得皇帝和太皇太後聖駕回京時,已到了七月中旬。
因貴妃想要在院中辟一塊兒菜圃,将上回皇帝送的那種子種了,恰好新分下的小太監裡有一個出自鄉村的。
今兒無事,春早一面拿噴壺澆着門口兩叢月季花,一面盯着小太監收拾菜圃,見甯蘭從外頭回來,便按平手中噴壺,笑問:“可打聽出聖駕什麼時辰回銮了?”
甯蘭嗯了一聲,說:“說是已經進了城門了,不過一兩個時辰的功夫罷。”
春早便道:“那就好,得趕緊告訴貴妃娘娘去,你不瞧她早早兒就醒了,靠在窗前等着。”說着見甯蘭神色有些古怪,不由問:“怎麼了?可是萬歲爺……”
甯蘭忙道:“太皇太後和皇上都聖躬安,隻是聽說烏仁娜格格也一同回來了。”
春早便說:“那不是好事麼?”
甯蘭皺眉憤憤道:“可是皇上将烏仁娜格格收為妃子了,還賜了封号‘宣’。”
春早雖知道皇上納妃也是尋常,可不知為何心裡打了個突兒,主子那性子,又懷着身孕,是否該先敲敲邊鼓,省的一下子聽了心中難過,正在心中打算,卻聽對面甯蘭叫了聲:“格格!”
春早心道不好,忙轉過身去,見容悅在門口站着,穿着身茜色袷紗百蝶穿花绲金邊旗袍,一手扶着門框,一手撐着腰。
甯蘭見她面色平淡,忙上前去扶她,笑道:“皇上不過一兩個時辰就回來了。”
容悅漫不經心似的說道:“你們還用瞞着我,我猜他這回出去也少不得帶女人回來,烏仁娜有什麼不好,還省得算計我,”說罷理了理發鬓道:“咱們這就去慈甯宮迎駕罷。”
因皇貴妃坐月子,幾位妃嫔都準備生孩子,餘下幾個位分低,冒然抛頭露面怕出亂子,太皇太後索性先傳了吩咐,妃嫔不必迎駕,自有那文武百官在城門處迎候,護送至午門。
春早便說:“既然太皇太後開恩不必迎駕,主子不妨歇着。”
容悅倒露出一絲笑容來:“都歇了多少日子了,早就出了頭三個月的,太皇太後長途跋涉,我總要去看看,不然怎麼放心?”
春早才叫人安頓玉辇,親自服侍着容悅往慈甯宮來。
宜妃臨近生産,便沒有過來。
容悅先到慈甯宮等了不多時,便見衆人忙亂起來,迎候太皇太後銮駕返宮,皇帝也随在一旁護送太皇太後回慈甯宮。
太皇太後重踏故土家園,雖帶些風塵之色,精神卻是極好,見了貴妃和德妃,忙道:“這個不省心的,總不肯聽話。”
蘇茉兒在旁笑道:“貴妃主子這是孝敬您呢。”
太皇太後才吩咐跟着容悅的人道:“還不服侍你們主子往殿内坐着。”
說着由皇帝和蘇茉兒一左一右攙扶着進了殿内,皇帝視線往容悅處一掃,後者垂下了頭,二人視線便錯開了。
容悅才跨過門檻,肩膀被人輕拍一下,一轉頭見一個蒙古裝束的年輕女子沖自己露齒而笑,不是烏仁娜又是誰?
此次雖是故友重複,可容悅心底起了些細微的變化,卻是不足為外人道,隻含笑問:“一路可都好?聽說王妃的病已大好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