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之間的對決最重要的是什麼?勇氣、武藝、意志或是耐力?這點趙嚴二人與郭汜張繡都心中明白,那就是騎術!高明的戰士往往能最完美的借助馬匹的力道,他們的劈砍突刺都是人馬合一,而一旦陷入對戰之中,如何靈活的移動也是能延長自己生命的依仗。
西涼鐵騎漢羌交雜,入伍之前就深通馬術,這是他們先天的優勢,而鐵騎營更多的則是後天的曆練!說道操練,劉毅軍可謂是天下諸侯中最為精良的,他們平日的演練可都是真刀實槍,由此而造成的傷亡不在少數。趙雲曾經為此事與劉毅徹夜長談,最後還是劉毅說服了他,在盡全力給士卒們加上護具的同時,操練的力度更是有增無減,甯願在訓練中受傷,也不在戰場上丢命更是被士卒們奉為經典,此後一場場的大戰的勝利更是證明了這句話的正确,正是如此他們在與縱橫天下的西涼鐵騎之間的對抗中才能絲毫不落下風!
數萬人的騎兵交鋒,一旦打成膠着之态,便不是一時半刻可分出勝負的了,雙方士卒要在各個方面做全面的較量,勇氣與意志在這個時候便能體現出重要性,往往決定勝負的便是誰更能堅持。
騎兵不分勝負,步軍自然不會坐視,郭汜見騎兵占不到半點上風便立刻将手中的三萬步卒投入了戰場,将面前這支敵軍擊潰就可以完全控制司隸的戰局,洛陽與虎牢關也可迎刃而解,此戰他沒有退路,自從兵出長安開始就已經注定了,可說是畢其功于一役!
張繡的武勇敗在了同門師弟趙雲的手中,而對方步軍的主将也是算得上是李郭二人的故人,那便是統領兩萬燕雲營的鎮遠将軍張遼張文遠!郭汜沒有退路,他也沒有,騎兵交手不分勝負,步卒的對戰就極為關鍵了,雖是人數上處于劣勢,可以張遼對手下士卒戰力的了解這一戰可說是勢均力敵,燕雲營的的精銳可以補上人數的不足。
在華夏悠長的曆史歲月中,出現過非常多的亂世,春秋戰國、楚漢争霸、南北朝、五代十國;可沒有任何一個時期會像三國時代這樣具有魅力,羅大大的小說無疑是一個關鍵!而人們最喜歡的便是這個時代的金戈鐵馬,人才輩出,正是由于那些名留青史的謀臣武将們的精彩人生,才使三國這短短一百年不到的時間吸引了最多人的目光。
智慧化身的諸葛亮,雄姿英發的周公瑾,兵貴神速的郭奉孝,暫且抛開這些謀臣不說,勇将們更是這個曆史舞台的主角!蜀有五虎,魏有五子,吳有一幹水上群英,在這之前的諸侯争霸中更有呂布、華雄、顔良文醜這樣為人耳熟能詳的名字,真是燦若星河!
天下無雙的呂布,威震華夏的關羽,熊虎之将的張飛,偶像級别的趙雲,亂世之中他們的英勇豪情更能激起後人兇中那股熱血!可如果把三國所有武将做一個綜合能力的排名,威震逍遙津的張遼張文遠定可排入前六,用劉毅的話來說,此人至少是兵團司令級别的。
這一世張遼的人生軌迹由于劉毅的到來已經發生了改變,可以說他更早一步的踏上了廣闊的戰争舞台,這司隸一戰就是對他軍事才能的極大考驗!華夏自古以來就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武将之間更加容易産生那種惺惺相惜的感覺,投效劉毅之後,張遼在這一點上感受很深,現在軍中與他關系最為融洽的便是徐晃與張合,三人正是同一類型!
身為武将,他能感覺到主公對自己的信任,且不提并州之戰,此次出征,張遼可是率領燕雲營獨當一面的。燕雲營在劉毅軍中雖是組建很晚,可這幾年名氣最大的也就是他們了,掃平遼東,剿滅高句麗,在甘甯手下,這支勁旅建立起了不弱于老四營的威名。把這樣一支人馬交到張遼手上,劉毅看重的就是張遼的統帥才能。
步卒之間的交鋒可能沒有馬戰那般靈動好看,但卻是最為考驗士卒自身的基礎,在這裡,他們沒有任何外力可借!唯一可以依仗的便是多變的陣型與團隊之間的默契,這兩點正是劉毅軍的優勢所在。
面對敵軍的正面沖擊,張遼擺出一個朝着己方的彎月陣迎了上去,這個陣法既可以在一線的交鋒上保持寬大的正面,又可以隐隐對敵軍形成包圍之勢!郭汜統領的步軍雖然在人數上占優,但在雙方交鋒的正面也難以體現出來。那裡厮殺的劇烈絕不亞于騎兵的對決,一旦有人倒下出現缺口便立刻有人補上。
雙方短兵相接之下,幾乎每時每刻都有士卒倒下,卻沒有人因此而面生懼色!站在高台之上的郭汜也将士卒交鋒的情形看在眼中,随着時間的推移他的臉色是越發難看,雙眉也皺了起來!在一線的絞殺之中,雖說雙方各有傷亡,可己方倒下的士卒精要遠遠多于對方,這倒不是單單因為劉毅軍的戰力強悍,更重要的就是張遼的彎月陣。
這個陣法看似不起眼,可在這時卻發揮了極大的效用,在正面人數相等的情況下,彎月陣可以讓劉毅軍士卒獲得更大的出手空間,也能很好的與身邊同袍做出配合;而己方士卒卻是有點過于擁塞,還會遭到自己人的制約,此消彼長之下傷亡便要遠高于對方。
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今在這司隸戰場上,張遼是真正做到了這點,對方步軍的戰力幾乎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因此可以做出最有針對性的布置,這彎月陣就是他給郭汜準備的一招殺手。
郭阿多雖談不上知彼,這知己的本事還是有的,照這個形勢發展下去,别說自己三萬步卒,就是再加一萬也不夠損耗的,當下立刻傳令變陣,大軍得令之後開始變換陣型,取一字長蛇之勢!他想得很好,隻要把第一線的接觸面加寬,在都有傷亡的情況下若人數多的一方顯然更具優勢,而張遼若是不動他的大軍也可從兩翼發起包抄。
這個應變不可說無效,作為主将,他自然要把己方的優勢發揮到最大的程度。不過他的反應不慢,張遼又豈能沒有應對之策?文遠令旗連展,燕雲營并不與敵軍正面糾纏,後軍分出精銳,陣型立刻變為雁行,不給對方從側翼發動進攻的機會。這一來除了正面的交鋒之外,兩翼也形成了混戰之勢,敵我雙方犬牙交錯。
在這種混戰的形勢下,小團隊之間的合作就變得舉足輕重,燕雲營的士卒絕不各自為戰,每每都是一伍一什之間的小範圍配合,而且有一個操練娴熟的群戰陣型。這個陣型乃是當年劉毅在西園練軍之時與張虎精研而出,後西園成軍之日還曾憑借此戰法在百人戰中擊敗了大将軍何進的帳下精銳,大揚西園軍威!後來幾乎每一支擴充的部隊都要進行這方面的艱苦訓練,一入軍中首先就是團隊意識的養成。
論到單兵作戰,劉毅軍不懼天下任何強軍,當年就是曹操孫堅對他麾下戰力也是贊賞不已,在這混戰之中這優勢就顯得更為明顯!郭汜不變還好,一變之下更顯得是以短擊長,傷亡不減反曾。
經過一個時辰的厮殺,郭汜幾番變招卻全被張遼輕松化解,步卒的交鋒之中燕雲營以少戰多卻是建立起了很大的優勢,不過張遼的表情并未因此有多少的緩解,敵軍雖處下風,可戰力也頗為不弱,加上人數的優勢,想要将之徹底擊潰卻也很難做到。
雙方這一場大戰從上午一直打到黃昏,卻依舊各不相讓,戰場上劉毅軍雖然有一定的優勢,可并不足以讓它們立刻擊敗對方,長時間的激戰使得雙方士卒的體力都到了極限,有的人現在已經是下意識的揮動着刀槍,混戰之間就連敵我也難以分出!不斷有雙方士卒被遍地的屍體所絆倒,然後就再也爬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