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漢鼎

第580章 秋高氣爽(1)

漢鼎 南海十四郎 4557 2024-01-31 01:14

  第580章秋高氣爽(1)

  “飛雨,你怎麼看?”

  “可以一試。”

  “若是他反,西蜀必天下大亂。”

  “可讓李天翔駐軍蜀中,對付南诏。”

  “李天翔不是他的對手。”

  “他既知大人心意,自然不會反。”

  “我還是不放心。”

  “大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若是不準備重用他,當日見面,就應該取他性命,永絕後患。”

  “嗯,你說的是對的。”

  “大人不妨加恩籠絡顧全武。”

  “好,就按你說的辦。”

  從艾飛雨的住所回來,劉鼎直接來到了位于骊山的作戰室。

  盡管長安和洛陽之間的交通,已經相當的順暢,騎馬往來隻需要半天的時間,鷹揚軍總部也已經遷移到洛陽。但是,骊山華清宮依然是鷹揚軍總部的管轄範圍,這裡的作戰室,也随時更新鷹揚軍的所有動向,平時即使劉鼎不在這裡辦公,也有專門的參謀随時更新信息。

  畢竟,骊山的華清池溫泉,是洛陽沒有的。在疲勞之餘,浸泡在溫泉裡,實在是最惬意的事情。鷹揚軍高層每個人,腦力使用都是過度的,尤其是艾飛雨、李怡禾、朱有淚等人。他們的腦子,時時刻刻都在琢磨着鷹揚軍的大小戰略,在疲憊不堪的時候,能夠跳入溫泉中,用熱熱的溫泉水洗掉疲勞,實在是最舒服的享受。

  骊山的夏秋兩季,氣候還是非常宜人的。

  九月,秋高氣爽,景色怡人。

  骊山周圍的樹葉,有些已經變紅了。

  到冬天,這裡的樹葉,全部都會變紅。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劉鼎還記得太祖的這句詩。

  仿佛受到天氣的影響,作戰室裡的每個人,都顯得神采奕奕。

  劉鼎到來作戰室的時候,朱有淚和李怡禾兩人,也剛剛從溫泉裡面起來,還穿着寬大的浴袍,蹲在椅子上琢磨各地送來的情報。這個姿勢,是他們最喜歡做的,和文化教養無關,純粹是最輕松的體現。的确,在解決了蜀中的問題以後,鷹揚軍總部難得清閑一段時間。

  現在鷹揚軍的主力,都在涼州一帶。由于和歸義軍的關系還沒有協調好,所以短期内無法對西域直接發動攻擊。王彥章已經帶領豹騎軍,提前到達瓜洲,在石英璐的協助下,直接對在西域活動的拓跋刀鋒提供支援。當然,這種支援僅僅局限于武器和物資上的支援,直接的軍事行動還沒有。

  至于另外的一部分鷹揚軍主力,則在河北地區繼續休整,對契丹人的内鬥作壁上觀。韋國勇帶着罡字營和佽飛營兩支騎兵主力,一直在滄州的北部活動。他們是在訓練,也是在等待時機。

  在之前,契丹人已經爆發了第一次内鬥,耶律撒刺毫不猶豫的教訓了耶律阿什,消滅了他七千餘人。契丹可汗耶律安糯亦不得不公開訓斥耶律撒刺的行為,這為雙方的徹底破裂,埋下了伏筆。在朱溫的不斷慫恿下,耶律超超開始集結更多的契丹騎兵,準備對耶律撒刺發起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耶律撒刺雖然不想契丹人内讧,可是面對耶律超超的威迫,卻也不得不奮起反抗。

  現在正是金秋九月,秋高馬肥,正是開戰的大好時間,相信契丹人的内讧,很快就要上升到一個嶄新的截斷。不過,劉鼎現在關心的,倒不是契丹人的内讧。契丹人的内讧,有楊鹭飒和韋國勇兩人緊緊的盯着,他們一定會尋找到最好的機會,對契丹人發動緻命一擊的。

  劉鼎現在要琢磨的事情,和遠在萬裡之外的邏些城有關。

  邏些城是吐蕃王國的首府。

  從地圖上看,邏些城距離中原實在是很遠很遠的。

  強盛時期的吐蕃人,曾經有遷都的打算,試圖将都城遷移到安西四鎮中的于阗,但是後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最終不了了之。因此,直到現在,邏些城依然是吐蕃人的首府。從地圖上看,從長安到邏些城,至少要走一年的時間。

  最靠近邏些城的鷹揚軍轄區,是成都府。由于吐蕃王國的内亂,邏些城的防衛力量,比較薄弱。鷹揚軍如果從成都府出發,經過墨脫,到達邏些城,不是不可能的。當初人民解放軍就是沿着這樣的路線進藏的,劉鼎相信鷹揚軍或許也能夠做到這一點。以前,總是吐蕃對中原發動進攻,現在,應該輪到中原軍隊,對吐蕃發動主動進攻了。

  事實上,劉鼎對于吐蕃的了解并不多,他看到的,都是經過再三簡略的簡報。要是詳細的介紹吐蕃,從吐蕃的曆史、政治到軍隊,都一一道來的話,隻怕劉鼎就沒有精力做别的事情了。這種專門研究對手的行為,自然有前線将領去進行。

  比如,錢鏐。

  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在西藏高原,很早就有人類居住。戰國以後,在民族鬥争中失敗的羌族部落,如越巂羌、發羌、唐旄、迷唐等部,都逐漸遷移到西藏地區。他們和當地人民相融合,繁衍發展,形成了吐蕃族。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動在雅隆河谷(西藏窮結縣)的牦牛部,統一牦牛部各部落的叫棄聶棄贊普。“贊普”是雄健丈夫的意思,以後成了吐蕃君長的專稱。贊普妻稱為末蒙。

  吐蕃的王族稱為“論”(有大論、小論),宦族稱為“尚”。論和尚構成了統治階級的核心。大論、小論即大相、副相。此外還有内大相(也稱為論莽熱)、内副相、小相各一人。又有整事大相、副整事、小整事,皆任國事。由這些官員所組成的中央機構,“總号曰尚論掣逋突瞿”。

  吐蕃原來信奉缽教,後來又從唐朝輸入佛教,缽教巫師和佛教上層僧侶也是統治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吐蕃的官制除本族特有的外,也兼采唐制。據漢籍文獻記載,吐蕃官名有宰相、中書令、都元帥、尚書令等。這些官,可能是根據唐代官名而意譯的,其實際不一定如唐代那樣有細緻的分工。從棄聶棄開始,吐蕃确定了酋長世襲制度,《冊府元龜》卷961《外臣部;土風》說:“其設官,父死子繼,絕嗣則近親襲焉”。

  吐蕃在地方上實行軍政合一的制度,把全境劃分成四個軍事行政區,即拉如、葉如、伍如、雲如,各區的領兵軍官兼任地方行政長官。每區又分上下兩部,其下有若幹千夫長以統部民。從《舊唐書;吐蕃傳下》的記載中,可知吐蕃的地方官也兼采唐制,設節度使、觀察使等職,節度使之下設州,州置守将,如維州守将悉怛謀。軍事據點設讨擊使,如别将尚恐熱為落門川讨擊使。

  對于這些古怪的名稱,劉鼎沒有太多的心思來研究,吐蕃就是原始化的朝廷,還沒有完全進化。吐蕃的民衆和軍隊,基本上是合二為一的。平時是農民,戰時就是士兵。吐蕃還保留着奴隸制度,貴族都擁有大量的奴隸。吐蕃的奴隸為貴族服務、生産、打仗,甚至是陪葬。現在河西走廊的很多溫末人,就是當初吐蕃貴族的奴隸,在脫離了吐蕃貴族以後,他們自立一體,和吐蕃貴族的關系,非敵非友,很是複雜。

  河西走廊的事情,有王彥章、安仁義、葛從周他們幾個大将解決,劉鼎也不需要操太多的心。倒是邏些城這個遙遠的目标,現在鷹揚軍裡面,除了他之外,再也沒有别人有這麼異想天開的想法的。就算是最彪悍的王彥章,大概也沒有想到要突襲邏些城。

  的确,對于很多人來說,軍事進攻邏些城,實在是有些不切實際。想當初,文成公主入藏,可是用了足足一年多的時間。如果路上還要打仗的話,需要耗費的時間更長。突襲邏些城,軍隊的後勤保障,也是緻命的問題。在冰天雪地裡面,鷹揚軍如何保持後勤供應?

  但是不得不說,這個想法很誘人。

  目前,鷹揚軍主力在西域,吸引了回鹘、吐蕃人的目光,他們對于來自蜀中的突然一刀,可能不會有很警惕的防範。這是鷹揚軍的機會。事實證明,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想要逐步推進,平定青藏高原,都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比突襲更不可行。

  但是,從蜀中殺入西藏,以前從來沒有過,劉鼎也不能百分百肯定可以做到。

  畢竟,即使是當年的韋臯,也無法到達邏些城。

  “就讓我們鷹揚軍開創一個新時代吧!”

  劉鼎用力的搓了搓自己的雙手,走到書桌的面前,拿起了毛筆,緩緩的蘸着墨水,準備練字。

  其實,劉鼎平時很少練字。

  但是,此時此刻,他的确想用書法來表示自己心中的願望。

  提起毛筆,聚氣凝神。

  揮灑!

  大功告成!

  他在宣紙上寫下的,乃是“韋臯”兩個字。

  的确,他希望身邊有一個韋臯。

  更希望鷹揚軍有無數個韋臯。

  現在的西川節度使諸葛斌,顯然是不能勝任軍事戰略的,一旦鷹揚軍真的從蜀中對邏些城發起攻擊,劉鼎肯定要更換西川節度使。

  但是,鷹揚軍裡面,有誰能夠比得上昔年的韋臯呢?

  錢鏐,他能不能勝任?

  熟悉唐朝曆史的都知道,劍南西川節度使并不是一個輕松的職位。蜀地民風強悍,少數民族衆多不說,南面有南诏,西面有吐蕃。天寶戰争時期,唐軍和南诏的戰争,總共十八萬精銳都覆沒在這片土地上,以至于宋代得出了唐朝是覆滅于西南夷手上的結論。當時韋臯走馬上任西川節度使,看好他的人,幾乎一個都沒有,甚至連皇帝都是抱着試試看的态度,讓他去上任的。

  以韋臯所處的位置而言,僅附近雲南一地的少數民族就有數十萬,吐蕃入侵常常以他們為前鋒,這給了唐軍非常大的壓力。吐蕃是大唐開國以來的宿敵,甚至趁唐朝在安史之亂中元氣大傷的情況下派兵一度占據了長安。在這樣一個腹背受敵的地方,年輕的智将韋臯開始了他的經營。

  中國曆代推崇的就是鬥智而不鬥力。韋臯不是一個隻知道打仗的莽夫,自然不會幹兩面作戰的蠢事。政治能力極高的他上任之後立馬分清了形勢,确立了對劍南一地有威脅的幾個敵人,并制定了各種不同的應對方法。簡單的說來,就是分而治之,各個擊破。

  韋臯首先對境内的東蠻進行安撫,然後于貞元四年(公元788年)派遣屬下判官崔佐時去南诏國與之盟好,離間南诏與吐蕃的關系。南诏國在臣屬吐蕃的二十餘年之後,又重新向唐朝稱臣納貢。當時吐蕃對唐朝内地的入侵一般分為兩條線,一條是通過隴右,一條則是通過西川。從西川這條路進攻唐朝必然要與南诏聯手,此時雖然南诏已經與唐朝盟好稱臣,但是迫于吐蕃的壓力,并不敢公開與其敵對。

  貞元四年九月,吐蕃發兵十萬進攻蜀地,命南诏配合攻擊。南昭王被迫發兵屯于泸北(今四川攀枝花附近),做做樣子。韋臯一看機會來了,寫了一封書信給南诏王,極力誇獎南昭王歸化唐朝的誠意。他将此信用銀子打造的封函包裝起來,然後故意落入吐蕃手中。

  吐蕃一看之下當然會懷疑南诏,因此派遣兩萬兵馬屯紮在會川(今四川會理西),阻擋南诏軍入蜀的必經之路,防範之心顯露無疑。南诏王一看吐蕃對他如此猜忌,大怒,直接帶兵回家。南诏與吐蕃關系最終完全破裂,真正地倒向唐朝這一邊。吐蕃失去了南诏的幫助後,再想入侵蜀地也就不像以前那麼容易了。

  南诏王退軍後,吐蕃分兵四萬攻兩林骠旁,三萬攻東蠻,七千寇清溪關,五千寇銅山。韋臯以黎州(今四川漢源縣)刺史韋晉等與東蠻連兵防守,利用地利破吐蕃于清溪關(今四川洛縣境内)外。吐蕃失敗之後并不甘心,又發兵二萬攻打清溪關,一萬攻東蠻。韋臯則命韋晉鎮守要沖城,指揮全軍作戰。又命巂州經略使劉朝彩等出關反擊。在韋臯的指揮下,唐軍努力奮戰,大破吐蕃軍,獲得了這次防禦作戰的全面勝利。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