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子,您這是做什麼呢?”翠雲見烏雅氏這幾日都在擺弄着手裡的小衣服。
“給鈕側福晉肚子裡的孩子的。你看,好看嗎?”烏雅氏拿着手裡素色的衣服給翠雲看。
“夫人做衣裳的手藝隻怕不輸給這四貝勒府裡的繡娘。奴婢瞧着主子爺上回來夫人這裡,穿的就是夫人給做的那套内衣呢。”翠雲笑道。
烏雅氏眼裡閃過一絲得意和自滿,他能穿,就證明自己對他所做的那番功夫都沒有白費。
“這位鈕側福晉好像脾氣很好,從沒見過她來找事,倒是那個年側福晉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說起來,夫人為她照料五阿哥,可是沒日沒夜的。”翠雲道。
“翠雲,所以我怎麼也得做點小衣服送過去,聊表心意呀。”烏雅氏道,其實在心裡,她也知道鈕钴祿氏可比年氏在四爺心裡占據的位置重多了。所以福晉才會聯合自己來對付鈕钴祿氏,而不是年氏。
“可是主子,她肯要麼?”翠雲道。
“要不要,我不都得做麼!”烏雅氏眼裡閃過一絲不甘,但很快就又泯滅下去了。她知道,自己目前在四爺心目中的位置還不及鈕钴祿氏,所以自己一定得盡量跟南小院示好。
“夫人脾氣真是好。要我說,鈕钴祿氏雖然沒有派人來寒碜咱們,可是這态度顯然比年氏更傲慢呢。”翠雲道。
烏雅氏眼裡閃過一絲寒霜道:“因為人家高高在上,我一個妾侍,如何能入得了她的眼呢!”
蘭琴這是不想找事,可有的人偏偏非要往上湊呀!這是躺槍了。
用過午膳後,烏雅氏便扶着翠雲的手往南小院那邊去了。
蘭琴也剛剛用過了午膳,正預備扶着崔娘的手去小院子裡走走的,卻看見外面的葡萄站在門簾後面說道:“啟禀側福晉,烏雅夫人求見!”
蘭琴沒想到她就這樣堂而皇之地來了。這是來挑釁?自己在四貝勒府透明了半年後終于得見四爺的面?
“就說我們側福晉午歇了,不見!”崔娘見蘭琴發愣,便替她回複道。
“慢!讓她進來吧。”蘭琴出言阻止道。
“主子,您見她作甚?”崔娘道。
“如果我不見她,傳到爺的耳朵裡,難免落得我傲慢無禮。且看看她來說什麼吧!”蘭琴道。
“可是您現在都快生了,最好不要放任何人進來的。”念雪也覺得不必要見烏雅氏。
“是啊,您現在是非常時期了,主子爺也會體諒您的。”崔娘也道。
“她又不是洪水猛獸,如果不見,倒是氣勢上輸了。”蘭琴道。
正說此話時,外面的簾子被從外朝裡挑開了,烏雅氏便一頭走了進來。她的身邊跟着翠雲,手裡拿着一個包袱。
“妾身給側福晉請安!”烏雅氏見蘭琴正坐在主位上,肚子大得像是衣服裡藏了三四個大西瓜般。
這是烏雅氏第二次來南小院,第一次是跟着其他人一塊兒來給蘭琴請安,第一次見識到南小院的奢華和精緻,當時她就在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過上這樣的日子呀!
“烏雅夫人請起吧。賜座!”蘭琴看着一身素雅的烏雅氏,又看看眉目很像幾分德妃的樣子,心裡就知道四爺恐怕是逃不開的。一個與自己的生母相似,而且自己又自幼不得生母的疼愛的四爺,必定會對她倍加憐惜。所以四爺的初戀會是她,也不足為奇。
“謝側福晉。側福晉快生了吧。妾身閑着無事,給側福晉的孩兒做了幾身衣裳,還請側福晉不要嫌棄妾身的笨手笨腳的手藝。”烏雅氏道。
說罷,烏雅氏示意翠雲将那包裹中的小衣裳都拿出來,呈現給蘭琴瞧。
崔娘與念雪等幾個盯着那小衣服瞧,生怕烏雅氏有什麼東西藏在衣服裡面。
“念雪,拿給我瞧瞧!”蘭琴笑道。
念雪便從翠雲手上接過了那個包袱,将它拿到了蘭琴跟前。隻見裡面的小衣服做得很是精緻,每一針都縫制得很是妥帖,就連衣角上都繡着祥雲福字紋。
“烏雅夫人的手藝可真好。瞧着這些小衣服做得比繡房裡的都好。”蘭琴挑了幾件看了看,變放下那些衣服道。
“側福晉喜愛,妾身就感到沒有白做了。”烏雅氏腼腆地笑道。
“惜茶,給烏雅夫人上茶!”蘭琴看到惜茶沒有給她上茶,故作不滿地道。其實她一個侍妾,即便不給座,不給茶也不是失了規矩的。
“多謝側福晉賜茶。側福晉,不知您聽過沒有,如今外面大旱,好一些災民都湧到京城裡來了。”烏雅氏眉頭一蹙,擔憂地說道。
“外面的旱情怕是很嚴峻了,不然四爺也可能跟着皇阿瑪去祈雨了。”蘭琴道。
“原來爺這幾日是去祈雨了。”烏雅氏喃喃地說道。她壓根也不知道四爺這幾日都沒有回府的緣故,可聽蘭琴就這樣輕易的說出來,心裡頗有點不是滋味。這不是說明四爺可是帶話了給了南小院,對于自己那邊可是什麼也沒說的。
“妾身就不打攪側福晉歇息了,妾身告退!”烏雅氏站起來,對蘭琴福身道。
“好,多謝夫人的心意。”蘭琴說道。
待烏雅氏主仆走後,崔娘拿着那一包衣服,請示道:“還真要留下她送來的?”
“拿去偷偷燒了吧,她送來的東西肯定是不會用的。不過不要當着人。”蘭琴道。
“是,不管她有沒有做什麼手腳,還是不要冒險。”崔娘道。
那廂,烏雅氏主仆走在炎熱的樹蔭下,俱都一路無言。
“主子,南小院肯定不會穿,您又何必熬了那麼多精神做了送過去。”翠雲道。
“她是側福晉,我隻是妾侍。即便她一直擺着冷闆凳,我就必須去貼。這是一種态度,否則四爺隻會認為我不懂事。”烏雅氏道。
“是,奴婢還是不如夫人想得多。”翠雲見烏雅氏臉色不好看,邊連忙賠罪道。
“瞧着她的肚子,這也就這幾日了吧。”烏雅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