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的大股黃巾軍已經被平定了,剩下的都是幾百一千人的小股黃巾軍,對幽州軍來說已經沒有什麼氣候了。
郭勳和劉衛這些都是死裡逃生的人,宴請了所有的幽州軍的将領以及義軍的首領。
不過宴會上的主角卻是公孫瓒,公孫瓒聲音洪亮,為人豪爽,整個宴會上基本上就聽到他在說話:“蛾賊蓄謀已久,積蓄十餘年,一朝發難就使各地措手不及……“
“現在各地已經招募兵馬,蛾賊的優勢會慢慢消失……“
劉充看着公孫瓒在那裡誇誇其談,要不是知道這是一個有能耐的人,還以為這是一個說大話的人呢!郭勳、劉衛卻對公孫瓒這樣子很欣賞。這可能和這個時代有關系,不僅要求你有能力,而且還要求你能說會道。
口才好的人在任何時候都是吃香的,從戰國就有縱橫家。現在雖然沒有縱橫家了,但是依然有很多需要口才的地方。大家族之間的交往比戰國時期更加複雜,所以在培養子弟的時候,也将口才作為其中一個标準。
能文能武的世家子弟,口才也非常出衆,他們幾乎成為了全能。
不過可惜的是,因為他們的認知有局限,公孫瓒的話聽到了劉充的耳朵裡面就變成了誇誇其談了。公孫瓒認為,黃巾在各地可以快速的被撲滅這沒有錯,但是他卻沒有考慮過任何黃巾在撲滅過程當中造成的損失,反而對郭勳、劉衛說想要集合這裡的兵力讨伐不聽話的烏桓。
劉充實在聽不下去了,就站出來對郭勳和劉衛說道:“兩位使君,現在幽州蛾賊已經無大礙了,還請使君可以協調兵馬,支援冀州,早日消滅張角。”
公孫瓒見劉充打斷了自己的話,很是不悅,他對劉充說道:“冀州蛾賊有子幹先生清剿,加上各地義軍,完全可以輕而易舉的消滅。”
“公孫縣令太小看蛾賊了吧?冀州蛾賊有百萬之衆,就算子幹先生可以掃除蛾賊,冀州肯定也會十室九空!冀州是河北經濟來源,幽并二州都要仰仗冀州錢糧,若是冀州困頓,隻怕幽并兩州的日子也不好過吧!”
公孫瓒還要反駁,但是卻被郭勳擡手攔住了。和劉充說的一樣,幽州、并州地處邊境,蓄養重兵,錢糧消耗非常大。而此兩州的收入并不多,根本不能獨立蓄養大量的軍隊,全靠冀州調撥。若是冀州真的如劉充所說的那樣,幽并二州肯定日子不好過。但是郭勳也和公孫瓒認知差不多,廣陽這麼多的蛾賊都一月多就清理了,其他地方的蛾賊肯定也強大不了哪裡去。
不過劉充還是河間王近親,說不定哪天就直達聖聽了,也不能讓一兵不發,他沉吟了一下,對劉充說道:“長恭,我知道你心急社稷。隻是沒有調令,幽州之兵不好跨越州界。這樣,我派人上書朝廷,等到朝廷調令下來之後,就會讓各郡派兵。在此之前,我也隻能倡議各郡義軍南下,進入冀州協助剿匪了!”
劉充有一些失望,義軍哪裡有正規軍強大啊?就說劉關張組建的五百義軍,都沒有兩百正規軍強大。那些沒有猛将帶領的義軍,幾乎隻比黃巾軍強一些而已!不過有總比沒有的好,他隻能先行謝過郭勳:“如此,我就帶冀州百姓,謝過使君了!”
劉充坐下之後,對幽州這些人很是失望!這些人都沒真正人才,眼光看不到整個國家,頂多也就是州郡之才!劉充本來也和一些人談得挺不錯的,但是自從他剛剛和公孫瓒争論了之後,這些人也都逐漸遠離了他。
劉充算是看出來了,名聲在這個時代是多麼重要!哪怕他是漢室宗親,名聲不如公孫瓒,就讓幾乎所有人疏遠他,其中就包括劉備這個便宜親戚!
在薊縣,劉充是一天都待不下去了,第二天一早就向郭勳和劉衛辭行,折返冀州。
郭勳是太原望族郭家的人,他對劉充雖然很看好,但是卻不需要太多巴結,隻是送給了劉充一些财物表達了謝意。但是劉衛卻慷慨的多,他直接調撥了二十匹戰馬,幫劉充湊足了百騎,并且将他獲得财物和青壯都送給了劉充。
劉衛拉着劉充的手說道:“雖然我們之間的血脈已經很遠了,但是一見到長恭就感到特别親近。其他人都是士族,很多時候都是想的都是保存實力,救援冀州多少有一些出力而不讨好,所以幾乎沒有人願意去做!”
劉充除了歎氣之外,是什麼都說不出來了。他之前有點發飄了,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但是現實當中他依然隻是白身而已,之前暫代的縣尉也因為戰事結束而終止了。
“叔父不必再送了,我們後會有期!”劉充和劉衛拜别,帶着自己的義軍返回河間。其他的軍隊都沒有動,隻有劉充自己離開了。
一路上行軍,劉充都在思考自己這些天做錯了什麼。為什麼最開始他受到重用,之後卻被逐漸邊緣化了?
想了幾天之後,他終于想明白了,哪怕自己是漢室宗親,但是在那些世家的眼中根本什麼都不是。之前他受到鄒靖重用,是因為鄒靖手下沒有多少能人。但是等到那些世家大族發力了之後,特别是公孫瓒到來,不管是能力還是實力上,劉充都不如人家,不被邊緣化才怪呢!
想明白之後,劉充并沒有自怨自艾,而是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好好的利用系統提升自己,再也不看那些世家的臉色。
四月二十,劉充終于返回到了鄚縣。隻是他沒有想到,剛剛回到了鄚縣,還沒有回家拜見父親呢,他大哥劉會就騎馬過來見他:“長恭,蛾賊現在正在進攻樂成,你快點帶兵救援!”
劉充皺眉問道:“大哥,我走之前蛾賊不是還在安平國嗎?難道沒有人阻擋他們嗎?”
劉會說道:“我也不是很清楚,隻是聽說這支蛾賊是從下曲陽一帶過來的,足有萬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