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第468章 江東再亂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瘋子161414 3054 2024-01-31 01:13

  一p

  望着侃侃而談的慕容麟,别看慕容德面上帶着笑意,可心中卻忌憚異常。

  或許連慕容麟自己也不清楚,一時表現竟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随後慕容德采納了慕容麟建議,他一邊與遼東使者虛與委蛇,一邊開始暗中做棄守邺城之準備。

  慕容德選擇棄守邺城,從保存個人實力上講,無可厚非。

  但是,在他做出南遷計劃後,不僅沒有及時告知遼東、信都,還不斷蠱惑對方出兵。

  從這一點可看出,慕容德早已不再視自身為後燕範陽王,開始為南燕小集團謀利。

  正是由于慕容德有意隐瞞,把慕容盛、慕容會蒙在鼓裡,日後給信都帶來滅頂之災。

  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在河北局勢一日三變時,江東也沒好在哪兒去。

  哪怕已過去了數月之久,可回過頭再去看當日發生的一切,依然讓各方心驚肉跳。

  王恭第一次向建康發難,成功逼得會稽王司馬道子不僅誅殺了王國寶,而且還親自給他寫信道歉。

  事件平息後,為了向地方實力派謝罪,司馬道子還上書朝廷,請求解除他中外都督、錄尚書等職務。

  雖然最終天子下诏不同意,可這番姿态表達了會稽王意欲和解之誠意。

  或許還嫌自己誠意不夠,司馬道子又将王廞背叛一事通報給了王恭。

  投桃報李,王恭在派遣劉牢之擊滅了王廞之後,也上疏自貶,朝廷同樣沒有同意。

  雖然雙方在王國寶被殺後,都‘高風亮節’表示了和解之意,讓原本緊張的局勢又恢複平靜。

  可明眼人都清楚,中樞與各個方鎮之間,不過維系着短暫和平罷了。

  王國寶死後,司馬道子與王恭之間關系不僅沒有緩和,反倒愈發緊張起來。

  雙方皆知彼此不可能和平相處,都開始暗中籌謀解決對方,以讓自己攫取更大利益。

  王國寶被殺,是司馬道子在王恭、王珣等内外壓力下,所作的無奈之舉。

  而後來上書謝罪,更是極大地削弱了會稽王威信。

  雖然局勢暫時得到了控制,但是,司馬道子内心深處顯然是不痛快的。

  其實不光司馬道子不滿方鎮跋扈,其子司馬元顯同樣感到如芒在背。

  看着王恭肆意踐踏朝廷權威,讓司馬元顯十分惱火,私下裡勸說其父盡快除掉王恭。

  由于王國寶死了,讓司馬道子少了一個可用之人。

  沒得辦法,他開始不斷地加強兒子司馬元顯手中權柄。

  他假借朝廷之意,先任命司馬元顯為征虜将軍,後又将會稽王府幕僚系數配給對方。

  除此之外,司馬道子痛感手中軍事力量薄弱,遂開始重用谯王司馬尚之兄弟。

  司馬尚之共兄弟四人,除了正在河西效力的司馬休之外,其餘三人皆被授予官爵高位。

  司馬道子以司馬尚之兄弟有才能,将他們作為心腹,以鞏固自身勢力。

  谯王司馬尚之也不負衆望,剛一入京就對司馬道子建議說:“如今方鎮強盛,而中樞權力自然變小。”

  “故應安排心腹出任地方大員,以屏護朝廷。”

  司馬道子對此深以為然。

  在他看來,目前對朝廷構成威脅的,并不是北方諸勢力,而是江東内部擁兵自立的方鎮勢力。

  但是各方鎮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動了誰都會引發動蕩。

  豫州刺史庾楷一向以司馬道子唯馬首是瞻,在司馬道子看來,先拿自己人動手,應該不至于引發動亂。

  殊料,讓司馬道子始料不及的是,他試圖分裂豫州之舉,引起豫州刺史庾楷強烈不滿。

  同時,誅殺王國寶後遺症也開始顯現出來。

  在庾楷看來,司馬道子提出分督豫州,正是要再次卸磨殺驢,讓他成為第二個王國寶。

  對此,他是勃然大怒,不僅公然上書反對朝中決議,連立場也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庾楷當即轉投王恭懷抱,還派遣兒子庾鴻,前往遊說王恭,再度出兵清君側。

  “谯王兄弟取代王國寶掌握大權,不僅沒有吸取往日教訓,反而想逐步削弱諸鎮。”

  “假若王公不早些下手,一旦朝廷完成布局,恐怕不會輕易放過您啊。”

  王恭本來就忌憚司馬尚之兄弟,一聽庾楷蠱惑,頓時頭腦一熱,決定二度起兵。

  這一次可比他首次起事時熱鬧多了,除了殷仲堪、桓玄、劉牢之原有盟友外,還加了一個豫州刺史庾楷。

  衆人共推王恭為盟主,以誅除奸佞司馬尚之為借口,相約共同起兵。

  得知王恭再度起兵,司馬道子在兒子司馬元顯協助下,決定不再姑息,開始采取更積極措施。

  朝廷下令兵分兩路,一路由谯王司馬尚之率軍讨伐豫州庾楷,抵禦西邊敵人。

  另一路由司馬元顯擔任征讨都督、假節,率領大軍前往讨伐王恭,抵禦東邊敵人。

  除此之外,司馬道子又向四方派出使者,試圖勸說庾楷、桓玄、劉牢之三人退兵。

  而庾楷卻被司馬道子誅殺王國寶之舉傷透了心,當即拒絕朝廷招撫之意。

  得知司馬尚之領軍前來,庾楷即派遣汝南太守段方前往迎戰。

  雙方在慈湖(即采石矶)水戰,豫州軍大敗,汝南太守段方被殺,庾楷逃奔桓玄。

  首戰告捷,讓會稽王大喜過望,當即升司馬尚之為豫州刺史;司馬恢之為骠騎司馬、丹楊尹;司馬允之為吳國内史。

  随後司馬尚之等人率軍乘勝西進,卻不幸在白石敗于桓玄之手。

  眼看敵人不可力敵,司馬道子加大了招撫力度。

  而桓玄則不失時機地表示,隻要司馬道子任命他為廣州刺史,就答應退兵。

  其實,按桓玄本意當然不想離開荊州,去偏遠廣州上任。

  而之所以提出這樣請求,正是桓玄高明之處。

  桓玄心裡很清楚,司馬道子絕不會讓他留任荊州、江州、雍州等要害州郡。

  但是,作為眼下依舊是白身的桓玄而言,急需一個進身之階,也就是刺史名位。

  廣州遠在嶺南,遠離桓氏舊地——荊州。

  于是,司馬道子欣然答應了桓玄請求。

  很快朝廷下旨任命桓玄為都督交廣二州、建威将軍、平越中郎将、廣州刺史、假節。

  但是後來,桓玄雖然接受了朝廷任命,卻遲遲不去廣州上任,

  擺平了桓玄,就等于擺平了西線叛亂勢力,接下來司馬道子重心放在了東線上。

  劉牢之本性反複、貪婪,又沒什麼政治遠謀,且跟王恭還有矛盾。

  司馬元顯派遣廬江太守高素前去招撫劉牢之,并應允劉牢之,事成後将王恭位子交給劉牢之做。

  收到司馬道子親筆書信後,在高官厚祿的引誘下,劉牢之答應背叛王恭。

  趁着與王恭彙合之際,劉牢之誅殺了王恭親信顔延,率衆投降了朝廷。

  随後,他派遣女婿高雅之、兒子劉敬宣率領輕裝騎對王恭軍發動了突然襲擊。

  王恭被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打蒙了,麾下軍隊很快就潰敗了。

  原本王恭準備逃回京口據守,可沒想到北府兵已搶先進入城中。

  眼看事不可為,王恭隻好與弟弟王履單身匹馬逃奔曲阿(今丹陽),後來不幸被抓。

  王恭被抓後,很快被司馬道子下令處決。

  與之一同遇害者,尚有五個兒子、弟弟王爽及其黨羽孟璞、張恪等人。

  随着王恭死去,這場由王恭掀起的叛亂終告結束,然叛亂帶來的影響卻遠未結束。

  很快又一場更大動亂席卷了整個江東,也宣告了東晉王朝之覆滅。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